上海微美酒吧诚聘女服务员

  看到“上海微美酒吧急招公主”这则招聘信息时,我正坐在外滩一家新开的清吧里,看着对岸陆家嘴的霓虹灯一明一暗。这年头,招聘信息写得越来越有“画面感”了,不过“公主”这个词,用在酒吧服务行业,总让我有点五味杂陈。在上海这座永远不缺故事的城市里,这种招聘信息就像是一面镜子,照出了不少我们习以为常却又值得深思的东西。

上海微美酒吧诚聘女服务员

  其实吧,我身边不少朋友在上海的夜场里工作,有男有女,有老有少。我的一个发小,小王,前几年就在一家挺火的酒吧做调酒师。他跟我说,那地方确实忙,尤其是周末,客人喝多了,情绪也跟着上来,服务人员压力山大。但说实话,夜场的工作也确实能让人快速成长,见识各种人,学会怎么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冷静。小王现在自己开了个小酒吧,说起当年,眼神里还有点兴奋。不过,他提到“公主”这个词时,摇了摇头,说:“那帮老板,总想着用词好听点吸引人,但本质还是一样,得看客人脸色,得卖酒。”

上海微美酒吧诚聘女服务员

  微美酒吧这次招聘“公主”,估计也是想走个温情路线。但“公主”这个词,本身就带着点刻板印象。公主是什么?通常是被动等待被拯救、需要被呵护的形象。用在酒吧服务行业,尤其是对女性求职者,可能传递的信息就有点微妙了。是真心觉得女性服务会更周到、更符合酒吧的“高端”定位,还是仅仅是一种营销手段,用甜美的名字包装一下,吸引眼球?我琢磨着,后者可能性不小。毕竟,现在很多服务业都挺注重“氛围感”的,恨不得每个员工都穿着旗袍、梳着大波浪,营造一种“旧时代新体验”的感觉。这种做法,短期内确实能拉客,但长期来看,会不会让行业本身变得更加肤浅和同质化呢?

  在上海,夜场经济一直挺发达,从高端酒吧到普通KTV,需求量一直很大。这背后,是这座城市独特的消费文化和生活方式。我们上海人,对夜生活有着特别的包容度,也乐于尝试新鲜事物。但这种繁荣背后,也隐藏着不少问题。比如,服务行业的用工标准一直不太规范,员工流动性大,权益保障不足。尤其是女性员工,在夜场工作,不仅要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,还要承受一些不必要的骚扰和期待。我认识的一个女孩,在一家酒吧做服务员,就因为长得好看,经常被客人要求“特殊服务”,她说每次都像在打仗,精神高度紧张。这种情况下,招聘信息里用“公主”这样的词,会不会让潜在的女性求职者觉得,自己未来也要走上同样的道路?

  当然,我也不能一概而论。夜场行业里,确实也有不少女性通过自己的努力,实现了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。我的一个大学同学,就是在一家酒吧做驻唱歌手,后来自己开了公司,做音乐推广。她跟我说,夜场虽然辛苦,但也让她更早地接触了社会,学会了怎么与人打交道,怎么把握机会。她的经历让我明白,无论环境如何,个体的选择和能力才是决定性因素。

上海微美酒吧诚聘女服务员

  但话说回来,如果招聘信息本身就带着某种预设和偏见,那会不会让一些有才华、有梦想的女性望而却步?比如,一个女生可能对调酒、对音乐、对舞台有着浓厚的兴趣,但她看到“公主”这个词,可能会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。这难道不是一种损失吗?

  其实,夜场行业也好,其他行业也罢,最终都需要的是真正有技能、有态度的人才。用“公主”这样的词来招聘,或许能博人眼球,但长远来看,只有提供公平的待遇、尊重的 environment 和成长的空间,才能真正吸引和留住人才。毕竟,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,不是谁家的“公主”。

  夜色渐深,我喝了一口酒,看着窗外闪烁的灯光,心里想着。上海这座城市,永远在变化,夜场行业也在不断演进。我们作为旁观者,或许应该多一份思考,少一份评判。而对于那些在夜场工作的人们,无论他们是“公主”还是“骑士”,都希望他们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,活出自己的精彩。毕竟,生活不是童话,但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故事里的英雄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8 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