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那晚,深圳的夜空又亮得不像话。我站在XX夜总会的18楼包间门口,玻璃幕墙映出底下车水马龙的景象,霓虹灯像被打翻的颜料,泼洒在珠江两岸。说实话,我订这个包间,纯粹是为了个生意上的伙伴,想趁着他刚签了个大单,好好“表示表示”。你知道的,深圳这地方,生意场上的情谊,很多时候得靠这种场合来升温。
我让助理提前联系好了,选的是他们家视野最好的那个“天际”。一进门,冷气开得足,但那股子奢华感扑面而来。暗红色的绒布沙发,边角镶着金线,茶几上是进口的威士忌和雪茄,服务员手脚麻利地倒着酒,声音轻得像怕惊扰了这层楼里的宁静。我那个伙伴到了,挺着胸脯,脸上是那种刚拿下项目时特有的得意,我们仨就那么坐着,聊了会儿天,无非是恭维几句,再拍拍肩膀,气氛还算融洽。
但真正让我印象深的,是站在窗边看夜景的那段时光。我注意到18楼正好能俯瞰到平安金融中心,它那碗口大的LED屏幕亮得刺眼,像是在炫耀它的高度。而对面,地王大厦的灯光则显得沉稳些,像是个见惯了大场面的老江湖。珠江上,几艘游船划过,留下一道道粼粼波光,偶尔有晚归的情侣在江边散步,影子拉得长长的。那一刻,我突然觉得挺有意思的,这城市就像个巨大的夜总会,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,有的光鲜亮丽,有的默默无闻,但都在这霓虹灯下,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那束光。
我回想起以前在深圳混的时候,也经常来这种地方。那时候,订个包间,除了生意,更多的是一种身份的象征。你想想,在深圳,一个能订下18楼“天际”的人,至少得有点家底吧?这种地方,无形中就给你加了分,让你在合作伙伴面前显得更有底气。但说实话,这些年下来,我越来越觉得,这种所谓的“面子”,其实挺累人的。
那次和生意伙伴吃饭,中途他接了个电话,神色就变了,原来是他老婆打来的,质问他为什么又去这种地方。他支支吾吾地说了几句,脸色一阵红一阵白。我看着他那个样子,心里忽然有种说不出的滋味。你说,这商务包间文化,到底是为了什么?是为了效率?是为了私密性?还是仅仅为了那点虚荣心?我想,大概都是吧。
我有个朋友,以前是做房地产的,手头阔绰,经常带朋友来这种夜总会。有一次,他跟我说,他订包间,最看重的不是环境,也不是服务,而是那种“被尊重的感觉”。他说,在深圳,每天都要见各种人,但真正让你觉得舒服的,其实并不多。而在这类地方,只要你有钱,就能得到最好的待遇,这种落差感,让他觉得挺刺激的。我听着他的话,心里不禁有些汗颜。原来,有些人对这种场合的依赖,已经到了这种地步。
但话说回来,深圳的夜生活,也并非全都是这种商业化的氛围。有时候,我更喜欢去一些小酒吧,找个角落,点杯鸡尾酒,听听音乐,看看窗外。那种感觉,虽然不如夜总会那么热闹,但却更自在,更放松。你说,是不是这个道理?
其实吧,每个人对夜生活的理解,都不一样。对我而言,深圳的夜空,就像是一面镜子,照出了这座城市的繁华与孤独,也照出了我自己的内心。有时候,我站在高处,看着楼下那些忙碌的身影,会突然觉得,自己就像他们中的一员,为了生活,为了梦想,不断地奔波着。但我知道,无论多么繁华,无论多么忙碌,我们都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宁静,才能更好地前行。
那天晚上,我和生意伙伴聊了很久,最后他送我出门时,拍了拍我的肩膀,说:“哥们儿,以后有生意,尽管找我。”我笑了笑,说:“放心吧,有需要,我肯定找你。”其实,我知道,这种表面的客气,说多了也显得累。但有时候,生意场上的情谊,就是这样,需要靠这种场合来维护,也需要靠这种表面的客气来支撑。
走在回家的路上,深圳的夜色依旧迷人。我抬头看了看天,发现那轮月亮,已经被高楼挡住了。我叹了口气,摇了摇头,转身走进了楼道的阴影里。我知道,明天,又是一个需要奔波的日子。但我想,只要心中还有那份坚持,只要眼中还有那份光芒,就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星空。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