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91年的上杭男,想找个伴儿不容易
我是土生土长的上杭人,1991年出生,今年刚好三十有三。走在县城的街头,总能碰到熟人笑着打招呼:“小X,还没找对象啊?”每次听到这话,我心里都泛起一阵复杂的滋味,有点无奈,有点自嘲,也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焦虑。毕竟,在这个小小的县城里,像我这样的“91年男”,还单着的,确实不算少数。
我身边的朋友,包括我自己,都在不同程度地“寻找”。但说实话,这事儿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。我们这些在上杭长大的男人,大多性格里带着点实在,做事讲求踏实,但这份“实在”在婚恋市场上,有时反而成了“短板。
记得前年,我哥们儿阿明,人老实本分,在县城一家工厂干了十多年,工资不高不低,就在家附近租了个小房子。他找对象,标准不高,三观正、人勤快、性格好就行。可相亲相了小半年,见过的姑娘加起来不到十个,要么觉得他太“闷”,要么觉得他工资“上不去”,要么就是觉得他房子太小。有一次,阿明愤愤地跟我吐槽:“我这人咋就这么难搞呢?我又不是坏人,为啥就找不到媳妇儿?”我当时没说话,心里却想,或许问题真的不在我,而在我们这个环境下的婚恋观吧。
在上杭,大家普遍看重门当户对,尤其是女方家庭。很多父母希望女儿嫁个条件相当或者更好的,房子、车子、稳定的工作,这些都是硬性指标。我们这些91年的,大多还是“千禧一代”,成长过程中受的教育和观念,跟父辈比,思想要开放些,但现实骨感,很多时候还是得向传统低头。阿明的父母,更是把他当“宝”,对他要求这要求那,生怕他被“委屈了”,可他们的期望,恰恰成了阿明找对象的一大障碍。
除了家庭背景,经济压力也是我们这代上杭男面临的现实问题。县城的工资水平,想要在大城市买房安家,几乎不可能。很多姑娘,尤其是独生女的家庭,父母都是希望女儿嫁得好,而不是嫁穷。坦白说,我们中的很多人,经济上确实还达不到那种“理想状态”。我有个朋友,在龙岩市区工作,工资尚可,但为了买房,每个月工资几乎都搭进去,生活压力山大。他跟我说:“有时候真觉得累,为了房子,牺牲了太多生活品质,可这又是现实,不拼怎么行?”
社会大环境也在变。现在年轻人,包括我们这代,都更注重个人感受和情感契合。不像父辈那样,有工作、有房子就能结婚。我们更看重的是“感觉”,是两个人能不能聊得来,能不能互相理解。可是在上杭这样的小地方,这种“感觉”往往被物质条件冲淡了。很多人相亲,第一次见面,先看的是对方家庭条件、工作情况,至于能不能处得来,反倒成了次要的。
说实话,有时候我也觉得自己挺“拧巴”的。一方面,我们渴望真挚的感情,希望找到一个能陪伴自己一生的人;另一方面,现实的压力又让我们不得不考虑各种“实际”问题。我们这些91年的上杭男,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,既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,又受到现代思想的冲击,这种矛盾,让我们在找对象这件事上,更加迷茫和纠结。
我见过身边一些朋友,为了结婚而结婚,找个差不多的姑娘就领证了。婚后才发现,彼此根本不合适,生活一地鸡毛。我也见过一些朋友,坚持自己的原则,不迁就,不将就,虽然现在还是单身,但眼神里透着一股坚定和从容。在我看来,婚姻是人生大事,不应该为了结婚而结婚。两个人在一起,最重要的是相互尊重,相互理解,相互包容。如果为了物质条件,牺牲了感情,那这样的婚姻,又有什么意义呢?
我常常在想,找对象这事儿,到底是为了什么?或许,它不仅仅是为了找个伴儿过日子,更是为了寻找一种归属感,一种被理解、被接纳的感觉。它关乎爱情,关乎亲情,也关乎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和接纳。
作为上杭的91年男,我们或许没有大城市男孩那么多的选择,但我们有我们的坚持和执着。我们可能赚不到那么多钱,买不起那么大的房子,但我们可以提供一份稳定和踏实,可以给予对方一份真诚和温暖。
路还长,未来会怎样,谁也说不准。但我知道,无论结果如何,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真诚的心,勇敢地去爱,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。毕竟,人生在世,除了爱情,还有成长,有梦想,有那些值得我们为之奋斗的东西。
至于那些还在寻找中的上杭91年男们,别急,别躁,也别灰心。也许,属于你的那个她,正在路上,等着你。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