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核心区顶级娱乐场所招募服务员、歌手及舞者

北京核心区顶级娱乐场所招募服务员、歌手及舞者

北京核心区顶级娱乐场所招募服务员、歌手及舞者

  夜场招聘实录:从服务员到歌手,我见证的北京高端KTV生态

  第一次被要求面试服务员的时候,我正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牛仔裤,在五道口附近摆摊卖唱。面试官是个戴着金链子的光头大哥,进包厢前还特意喷了点古龙水,他眯着眼睛上下打量我,最后说:“小姑娘,你这形象太‘草根’了,高端场子得讲究‘精致’。”那天我穿着新买的紧身连衣裙去了第二次,结果被另一个面试官怼得更惨:“太假了,我们这儿要的是‘真性情’。”

  五年前,北京高端KTV的招聘标准还简单——服务员要会端茶倒水、会来事儿,歌手和舞者呢,要么是音乐学院出来的,要么是夜店老油条。但现在不一样了。我最近在国贸附近一家新开的KTV做驻场歌手,发现应聘者都像流水线产品:服务员穿着同款制服,歌手拿着手机录的流行歌曲Demo,舞者跳着抖音爆款舞。需求变了,但“高端”的内核没变——还是得满足那些西装革履的富二代和涂着指甲油的白领的需求。

  说到这儿,我得讲讲我的“转型史”。刚进行业那会儿,我就是个被光头大哥嫌弃的“草根”。后来我才知道,高端KTV的“高端”体现在哪儿:客户喝一杯82年的拉菲,服务员得知道年份和产地;客人点一首《传奇》,歌手得能即兴改编;舞者跳钢管舞,不能光靠扭胯,还得有故事线。这哪是服务业?分明是“高端定制服务”。

  记得有一次,我跟着一个前辈去面试歌手。那姑娘叫小雅,大学学的是古典舞,后来被朋友拉来当驻唱。面试官问她:“你会跳钢管舞吗?”小雅愣了一下,说:“不会,但我能学。”面试官皱眉:“我们这儿不是‘学’的,得‘会’。”小雅沉默了,最后没过。后来她去了一家普通酒吧,听说现在自己开了个小班教舞蹈。那次面试让我明白,高端夜场ktv的歌手,要么天赋异禀要么就是混子,中间地带根本活不下去。

  再说说舞者。我认识一个叫阿杰的舞者,以前在五道口酒吧跳,后来被挖到国贸的KTV。他说那儿竞争太激烈,每天晚上得跳三四个小时,还得配合客人要求。有一次,一个喝醉的客人非要阿杰跳“特殊节目”,他没答应,结果被扣了半个月工资。这让我想起行业里那句老话:“夜场靠脸,但长久靠的是脑子。”

  现在的招聘,技术手段越来越多。我最近去面试的时候,HR居然让我对着摄像头做一段才艺展示,还要求我上传“形象照”。说实话,这挺荒谬的——唱歌跳舞哪能通过视频判断?但这就是现实,高端夜场ktv越来越“标准化”,就像快餐店点餐,你选“豪华套餐”还是“至尊套餐”,根本没得商量。

  不过,也有例外。我所在的KTV有个特别能打的驻唱,叫小林,以前是音乐学院的老师。她唱歌像在教堂唱歌,但客人就是喜欢。她说:“高端夜场ktv的歌手,得像‘行走的CD’,但还得会‘读空气’。”意思是,你得懂客人想听什么,还得能即兴互动。这本事,比会唱多少首歌都难。

  未来趋势嘛,我觉得技术会越来越重要。有些KTV开始用AI陪唱,客人对着麦克风就能“跟唱”,这会让真人歌手的竞争力下降。但也有人觉得,技术只会让“高端”更高端。比如,以后歌手可能需要会操作VR设备,让客人“穿越”到马尔代夫听歌。这听着挺酷,但会不会让行业越来越像“科技展”?

  给想进行业的人几点建议:

  1. 形象管理很重要,但别走极端。 服务员别穿太暴露,歌手和舞者也别穿得太“社会摇”,但也不能像“乖乖女”。得找到那个平衡点,像调酒师调酒,得知道多少度最合适
  2. 才艺是基础,但沟通能力更关键。 我见过很多厉害的舞者,但跟客人说话像“机器人”,最后也干不长。夜场是“人”的生意,你得会讲故事、会开玩笑,甚至会“装傻充愣”。
  3. 别太理想化。 高端夜场ktv看似光鲜,但背后都是“996”,服务员可能要站到凌晨两点,歌手和舞者还得应付各种奇葩客人。如果你只想“体验生活”,建议去普通酒吧;真想闯荡,得做好吃苦的准备。

  最后,我想说,夜场ktv就像北京这座城市,表面光鲜,内里复杂。它既是“梦想孵化器”,也是“现实粉碎机”。 如果你真的想进来,记得带点脑子,少点幻想。毕竟,这个行业最不缺的就是“聪明人”,最缺的是“能解决问题的人”。

  如果你也想来北京闯荡,记得带点脑子,少点幻想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4 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