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说实话,第一次看到“北京夜总会直招公关日结-工作氛围好无费用”这招聘信息时,我心里咯噔一下。当时我刚毕业没多久,在北京混了半年,房租水电加起来就够我喝西北风了,找工作找得焦头烂额。这信息里几个词特别吸引我:“直招”、“日结”、“工作氛围好”,还有那个“无费用”,这年头什么工作不让人交点费啊?我寻思着,这回可能是真机会。
我加上了联系人微信,是个挺热情的姑娘,一顿猛夸夜总会的“轻松自由”,说他们缺的就是像我这样“有活力、有眼力见儿”的小哥哥。她说完全内部招聘,不用任何中介费、服装费、培训费,来了直接上手,干完一天结一天的钱,日结日结的,多实在。我当时就心动了,想都没想就答应了。
第二天我就去了。地方在朝阳区三里屯附近,挺高档的夜总会,门面看着就气派。进去之后,确实跟外面那些小饭馆、小KTV不一样,环境是真不错,装修得金碧辉煌的,音乐也响,人影晃晃。接待我的是个姓李的经理,挺精明一个人,跟我详细介绍了所谓的“工作内容”——主要是陪客户喝酒聊天,活跃气氛,帮客人点单、倒酒,偶尔需要“应酬”一下,但他说绝对不强迫,量力而行。他还特意强调,他们这儿“氛围特别好”,同事之间都挺客气的,不像别的地方那么勾心斗角。
听他这么一说,我心里那点警惕和犹豫就全没了。我想着,日结多好,一天干一天,不用看老板脸色,也不用担心被拖欠工资。而且,工作氛围好,那意味着我能快点儿适应,少受点罪。李经理还给我画大饼,说干好了,他们有推荐去其他分店的机会,甚至有机会转成正式员工,底薪高不说,还有提成。我当时就觉得,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。
第二天我就去报道了。第一天主要是熟悉环境,认识认识人。同事们看起来都挺热情的,互相打招呼,递水递烟的。李经理也常过来“关心”我,问我感觉怎么样。说实话,第一天挺兴奋的,毕竟环境好,人也不难相处。但到了晚上,真正开始工作时,我才体会到什么叫“纸面老虎”。
所谓的“陪客户喝酒聊天”,其实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样。来的客人五花八门,有生意人,有富二代,也有单纯来放松的。生意人那边儿,酒桌上的规矩多,得陪着笑脸,听他们吹牛,喝酒要主动,但也不能喝醉,还得会来事儿。富二代那边儿,可能就是图个乐子,找点陪伴,得会活跃气氛,讲点笑话,但也不能太黏糊。最累的是那些单纯来放松的,他们可能就是想找个伴儿,喝酒聊天,但有些人喝多了,会提出各种奇怪的要求,你得有眼力见儿地应付过去。
我当时年轻气盛,加上有点急于表现自己,结果第一天就喝多了,还跟一个客人喝高了,惹了不少麻烦。第二天李经理把我叫过去,没骂我,但话里话外说我“太实在,不懂变通”,让我以后得学会“灵活一点”。我当时心里就有点不是滋味,心想,这哪是灵活不灵活的问题,这简直是原则不原则的问题。
干了一周左右,我大概就摸清了门道。这工作吧,确实日结,一天干完,晚上就能拿到钱。但钱多钱少,就看你怎么“混”了。一般来说,一天能拿到四五百块钱,要是运气好,遇到大方的主儿,或者能帮客人办成点事儿,还能多赚点。但你要是太老实,或者不太会来事儿,那可能就四百块钱都捞不着。
至于那个“无费用”,我算是彻底明白了。确实没有中介费、服装费、培训费,但别的费用可不少。比如,他们要求你每天必须穿他们的制服,那制服得花钱买,一套下来就得几百块钱。还有,他们要求你每天必须喝酒,而且要主动敬酒,这酒钱可都是你自己出,一天下来少说也得喝个百十块钱。还有,有时候客人请客,你得跟着去,吃喝玩儿乐,那钱也是你自己出。所以,算下来,你一天赚的钱,可能有一大半都要花在这些“额外开销”上。
我当时就有点傻眼了,心想这哪是日结啊,这简直是变相剥削。但转念一想,我也需要钱,需要房租,需要吃饭,需要生活,所以只能咬咬牙,继续干下去。
干了一个月左右,我算是彻底看透了这行当。这公关日结工作吧,确实有它的吸引力,比如工作环境好,同事之间关系也比较融洽,而且日结,收入稳定。但它的风险也很大,比如收入不稳定,得看客人脸色,还得面对各种潜在的风险,比如被骚扰,甚至被强迫。而且,这工作吧,也不是长久之计,干久了,要么就转行,要么就继续在这行当里混,但混得好的少之又少。
我现在回想起来,当初之所以选择这份工作,主要是出于经济压力,加上有点天真,以为这会是一个轻松赚钱的好机会。但干了这么一段时间,我才明白,这世上哪有免费的午餐,任何工作都有它的辛苦和风险,关键在于你能不能承受得了。
如果我现在再次面临类似的选择,我可能会更加谨慎。我会先去了解清楚工作的具体内容、收入情况、潜在的风险,然后再做决定。而且,我不会轻易相信那些“轻松赚钱”、“零费用”的招聘信息,因为这背后往往隐藏着各种陷阱。
总的来说,这段经历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教训。它让我明白了现实的残酷,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去面对困难和挑战。虽然这段经历让我有些心酸,但也让我成长了不少。我相信,只要我们能够脚踏实地,努力奋斗,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。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