寻觅真爱,期待缘分

征婚 寻觅有缘人

寻觅真爱,期待缘分

“征婚”,这四个字每次从屏幕上跳出来,都让我心里有点发毛。不是反感,倒像是看着一个既熟悉又有点陌生的自己,在虚拟世界里一遍遍重复着“寻找真爱”的戏码。话说现在这年头,手机里没几个交友软件,好像都不好意思跟人说自己是单身。信息爆炸,选择多了,烦恼也跟着来了。就像逛超市,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,可你真要挑一件合身的,反而眼花缭乱,无从下手。

我算是过来人,经历过一段不算短的感情,后来散了,原因挺复杂的,可能谁也没错,又可能谁都没完全对。那段经历让我明白,感情这东西,不是靠条件匹配出来的。你说条件重要吗?当然重要,毕竟过日子是柴米油盐,不是风花雪月。可如果光盯着条件,那跟买卖商品有什么区别?我后来反思,自己当初可能就是太执着于那些“硬指标”,比如收入、房子、学历,结果忽略了人跟人之间最本质的东西——能不能舒服地待在一起。

记得有一次,通过朋友介绍去见个姑娘。按介绍人的话说,条件相当匹配:同行业、差不多年龄、房子车子都挺不错。见面那天,她挺客气,说话也斯文,就是…怎么说呢,感觉我们之间隔着一层什么。可能是我太紧张了,也可能是她。后来聊到兴趣爱好,我发现我们几乎没什么共同话题,她喜欢旅行、看画展,我呢,就爱撸猫、看老电影。嗯…可能这就是所谓的“不合适”吧。出来后,我朋友还问我感觉如何,我说:“还行,就是觉得吧,好像没什么火花。”朋友愣了一下,说:“怎么会?你们条件多好啊。”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,觉得吧,可能所谓的‘条件好’,不代表‘合得来’。后来想想,这种基于条件的筛选,就像用尺子量人,量出了尺寸,却量不准温度。

寻觅真爱,期待缘分

线上匹配就更有意思了。各种APP上,大家填一堆信息,从星座血型到喜好习惯,恨不得把自己剥光了展示出来。然后系统根据算法给你匹配,告诉你和谁“契合度”最高。我试过几次,看着那些匹配报告,有时候觉得挺有意思,有时候又觉得挺荒诞。比如有一次,系统说我和一个姑娘匹配度极高,理由是“都喜欢安静的地方”和“都不喜欢热闹的聚会”。后来联系上,发现她所谓的“安静”,是想在周末宅家看剧一整天;我所谓的“安静”,是希望晚上能睡个安稳觉。嗯…这可能就是“喜欢”这个词的歧义吧。这让我开始思考,所谓的“缘分”,是不是很多时候被我们自己的想象给塑造了?我们拼命想找到那个“对的人”,结果可能只是找到了一个我们“以为”对的人。

那么,到底什么是“有缘人”?我想,缘分这东西,可能不是什么玄学,就是两个人在一起,舒服、自在,能互相理解,也能接受对方的不完美。它需要眼力,去看见对方那些写在表面下的闪光点;需要时机,在彼此都准备好的时候相遇;更需要心态,保持开放,也保持耐心。这年头,大家都很忙,生活压力也大,能静下心来好好认识一个人,本身就是件挺奢侈的事。我见过太多朋友,因为工作忙、应酬多,把找对象这事当成了“副业”,结果往往就是…副业都没做好。

寻觅真爱,期待缘分

自我剖析吧,我这个人,优点可能就是还算真诚,有点责任感,情绪比较稳定。缺点…可能就是有点固执,有时候说话直接了点,不太会拐弯抹角。对未来的伴侣,我没什么具体的要求,大概就是希望她是个善良、有趣的人,能聊得来,能一起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。不求她多完美,但求在一起的时候,能让我觉得,嗯,真好。

话说回来,“征婚”这事儿,现在好像成了一种常态。有人觉得这是高效的方式,有人觉得这是无奈的选择。我呢,可能就属于后者吧。但即便如此,我依然抱着一丝希望,希望能在这些信息洪流中,遇到那个对的人。可能她就在下一个路口,可能她就在某个我从未涉足的角落。缘分这东西,就像空气,看不见摸不着,但无处不在。重要的是,你要敞开怀抱,也用心去感受。

最后,还是那句话:寻觅有缘人,先成为更好的自己。嗯,差不多就是那样吧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9 分享